`
xdq406at
  • 浏览: 18702 次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硬盘知识大全(含主板、BIOS)

 
阅读更多

硬盘知识大全(含主板、BIOS)
2011年03月15日
  2  楼........“硬盘各部位常见故障汇总” ※ “已报废硬盘修复记.”
  3  楼........“硬盘提速三招”
  4  楼........“数据恢复几种方法”
  5  楼........“快速起机15列”
  6  楼........“1、硬盘空间丢失”  “2、加装双硬盘后出现故障”  "3、硬盘无法引导"   "4、逻辑锁的处理 "
  7  楼........“开机黑屏的三种典型问题”
  8  楼........“硬盘逻辑锁详解”
  9  楼........“请问低格对硬盘有坏处吗?”
  10楼........“全集成主板之不完全优化攻略”
  11楼........"换主板一定要重装Windows吗?"
  12楼........"让你的显示器也具有显亮模式"
  13楼........"大硬盘安装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21楼........"数据恢复的基础知识: 从电脑硬盘的数据结构谈起"
  25楼........"硬盘故障处理技巧"
  26楼........"硬盘软硬故障之维护"
  27楼........"新手入门,检测电脑故障的基本方法"
  28~29楼..."经验谈:显卡及显示器故障处理技巧"
  30楼........"常见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及注意事项"
  31楼........"硬盘的常规处理方法"
  32楼........"静电损害并非不可避免 防范也需注意技巧"
  33楼........'"硬件工具--菜鸟起飞好帮手 CPU-Z篇"
  34楼........"硬件工具--菜鸟起飞好帮手 系统硬件一览无遗PC Wizard"
  35楼........"害人不浅!笔记本电池使用的六大讹传"
  36楼........"超实用硬盘常见故障及排除详解"
  37楼........"经验:硬盘引导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38~39楼.."BIOS完全优化指南"
  第 46 楼:"对电脑使用过程中死机现象做一全面总结"
  55楼........"热插拔修复受损BIOS的方法
  56楼........"最新疑难BIOS设置释义(转)
  57楼........"主板护理方法与常见故障排除(转自天极网)
  硬盘各部位常见故障汇总
  硬盘的供电:硬盘的供电取自主机的开关电源,四个接线柱的电压分别为:红色为正5V,黑色为地线,黄色为正12V,通过线性电源 变换电路,变换为硬盘正常工作的各种电压。硬盘的供电电路如果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硬盘不能工作。故障现象往往表现为不通电、硬 盘检测不到、盘片不转、磁头不寻道等。供电电路常出问题的部位是:插座的接线柱、滤波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电感、保 险电阻等。接口:接口是硬盘与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通路,接口电路如出现故障可能 会导致硬盘检测不到、乱码、参数误认等现象。接口电路常出故障的部位是接口芯片或与之匹配的晶振坏、接口插针断或虚焊或脏污、接 口排阻损坏,部分硬盘的接口塑料损坏导致厂家不予保修。缓存:用于加快硬盘数据传 输速度,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硬盘不被识别、乱码、进入操作系统后异常死机等现象。BIOS:用于保存与硬盘容量、接口信息等,硬盘所有的工作流程都与BIOS程序相关,通断电瞬间可能会导致BIOS程序丢失 或紊乱。BIOS不正常会导致硬盘误认、不能识别等各种各样的故障现象。磁头芯片 :贴装在磁头组件上,用于放大磁头信号、磁头逻辑分配、处理音圈电机反馈信号等,该芯片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磁头不能正确寻道、数 据不能写入盘片、不能识别硬盘、异响等故障现象。
  前置信号处理器:用于加工整理磁头芯片传来的数据信号,该芯片如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不能正确识别硬盘的故障现象。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前置信号处理器传过来的数据信号,并对该信号解码或接收计算机传过来的 数据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编码。电机驱动芯片:用于驱动硬盘主轴电机和音圈电机。 现在的硬盘由于转速太高导致该芯片发热量太大而损坏,据不完全统计,70% 左右的硬盘电路路障是由该芯片损坏引起。盘片:用于存储硬盘数据,轻微划伤时可通 过软件按一定的算法解码纠错,严重划伤时,数据不可恢复。主轴电机:用于带动盘 片高速旋转,现在的硬盘大多使用液态轴承马达,精度极高,剧烈碰撞后可能会使间隙变大,读取数据变得困难、异响或根本检测不到硬 盘。该故障现象需用专用设备才能读取里面的数据。磁头:用于读取或写入硬盘数据 ,受到剧烈碰撞时易于损坏,导致不认硬盘。硬盘受到碰撞后受损可能性更大的是磁头。音圈电机:闭环控制电机,用于把磁头准确定位在磁道上。该电机较少损坏。定 位卡子:用于使磁头停留在启停区,IBM等系列的硬盘的卡子易错位,导致磁头不能正常寻道。在无开盘维修条件的情况下,可按一定 的角度适当敲击硬盘,使卡子回复到正确位置。
  已报废硬盘修复记.
  许多人遇到BIOS中检测不到硬盘或报错的时候,就将其报废。其实,如果开机后,硬盘在自检时能听到磁盘旋转的声音,估计主电机 和控制电路板均无故障,还是有挽回余地的。需要注意的是,硬盘是一种精密的器件,很脆弱,维修前应先将双手洗净,释放掉人体残存 的静电再进行操作。
  无法找到硬盘的情况 对于出现“HDD Not Detected”错误提示的硬盘,首先检查硬盘外部数据信号线的接口是否有变形,接口焊点是否存在虚焊。排除以上的可能后,取 下硬盘后盖,露出电路控制板。拧下控制板上的固定螺丝,将控制板与硬盘主体分离。这时可以看见硬盘主体的两排弹簧片。一排作为主 电机的电源,另一排作为硬盘主体的磁头机械臂驱动线圈电源以及硬盘主体与电路控制板间数据传输接口。对于无特殊封装的硬盘,往往 可以看见弹簧片与控制电路板对应部位均有灰尘。用脱脂棉蘸无水酒精清洁,对弹簧片变形的部位校形,并除去氧化层,一般情况下均可 恢复正常。
  如果以上处理无效,那就得打开硬盘主体。选择一个灰尘很少的环境,拧开硬盘前盖的螺丝 (有的是用胶粘牢)。取下硬盘的前盖,这时就可清楚地看到盘面。首先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磁头机械臂驱动线圈是否断路。该线圈的正常阻值为20Ω左 右。其次检测磁头上的连线是否断开。每张盘面的两侧均有一个磁头,每个磁头均有两根连线接到磁头机械臂上的集成芯片上。该芯片常 见的型号为H1710Q,作用是将磁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送到电路控制板处理。磁头阻值应在23Ω~26Ω之间。若磁头阻值较大 ,说明磁头损坏。磁头连线与芯片H1710Q相连,H1710Q对应脚阻值应在1.7kΩ左右,若在1.2kΩ以下说明该芯片已 被击穿,可与排线一起更换。
  若磁头上的连线断路,可用直径0.2mm的优质漆包线取代。一端压在磁头的金属弹片上 ,另一端焊在H1710Q相应的脚上。注意将漆包线卡在机械臂相应的卡槽内,并用少许502胶水固定,防止硬盘转动时与漆包线相 摩擦。将硬盘各部分复原后,最后用702硅胶将硬盘周围封死,防止灰尘进入。由于磁头体积很小,不易将漆包线卡在上面,最好在放 大镜下操作。这时千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磁头损坏,所以要小心加小心。经这样修复开机后硬盘可恢复正常。 
  提示硬盘出错的情况
  对于出现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错误的硬盘,大都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硬盘主引导记录(MBR)上文件受损。MBR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上,由 Fdisk.exe对硬盘分区时生成。若MBR受损,微机会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实际上是零磁道上文件损坏,这时格式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用专用软件来处理。首先用系统盘在A盘启动后,运行S candisk命令检查C盘。
  若零磁道未损坏,只需用Norton8.0将该磁道上的文件修复即可。具体做法为:找一台内置硬盘与待修硬盘型号规格完全相同且装 有Norton8.0版软件的电脑,将待修硬盘与硬盘电源线相连接,但硬盘信号线不接,跳线不变。①开机后运行Disk Edit命令,从菜单Tools中点取CONFIGURATION项,将Read Only项取消;②从下拉菜单O-biect中选取Driver项,将Hard Disk类型设置为Physical Disk,点击OK项确定;③从Ob-ject菜单中选取Partition Table项,将接在完好硬盘上的信号线拔下,接到待修硬盘上,点击OK项确定;④选择Hard Disk1点击OK项确定,再从Write Ob-ject to Physical  Sectors对话框中将Cylinder、Side、Sector分别设置成0、0、1点击OK项确定。当出现Warning 对话框时选Yes项。退出Norton软件,这样就将硬盘的主引导信息恢复。重启后硬盘恢复正常,原硬盘内的文件也不会丢失。
  若零磁道损坏的硬盘,先仍按上述步骤用Norton8.0软件处理,只是到了第三步时 ,将Cylinder、Side、Sector分别设置成1、0、1点击OK项确定。当出现Warning对话框时选Yes项。 退出Norton软件,重新启动计算机,在BIOS设置硬盘自动检测一栏中可以看到,CYLS数值减少了1个。如原来CYLS为 2112,则变为2111。说明原硬盘分区表是从C盘的0柱面开始,现从1柱面开始。保存BIOS设置后退出。重新分区、格式化 后硬盘恢复正常。另有一些硬盘,自检时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采用以上方法处理无效,只能报废。
  硬盘提速三招
  

  第一招:定制虚拟内存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属性”―“性能”―“虚拟内存”按钮。Windows在硬盘上保存有一个名为Swap的文件,当内 存不够用时,这个交换文件被当作虚拟内存使用。在通常情况下,由Windows根据需要调节交换文件的大小。但是,这样的调节需 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会降低系统的速度。因此,我们需要做些小小的修改。选择“用户自己指定虚拟内存设置”项,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框 中输入同一个数字。可以将整体内存设定为512MB(比较理想的设置),即RAM加虚拟内存,也就是说,如果您有128MB的R AM,就可以在两个框内输入384。这样,您的虚拟内存即为384MB,Windows就无权在计算机运行程序时改变虚拟内存的 大小了。
  第二招:修改系统设置
    在“开始菜单”中选择“运行”项,输入“sysedit”,回车执行程序。然后选择“system.ini”文件进行修改, 首先找到[386Enh] 标题,在该标题下,能看到诸如“device=*vpd”等命令行。为了改善性能,在此标题区的底部,加入一条命令行“Cons ervativeSwapfileUsage=1”(不加引号)。加入这条命令的目的是使Windows系统在所有可用的RAM 都用完了之后,才开始使用虚拟内存。如果没有这条命令行,Windows会很频繁地使用虚拟内存,以便能留出一大块可用RAM。 在“system.ini”文件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标题区是[vcache] 。您通常会发现这个区域是空着的。但是如果在这个区域加上一两个命令行,您就可以改变Windows,将RAM分配成硬盘缓存的 方式。一般说来,Windows总是在RAM中创建一个比实际需要大得多的缓存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RAM资源。通过添加命令行 “MinFileCache=4096”(4MB),您可以将最小缓存区设为4MB,同时命令行“MaxFileCache=8 096”会将最大缓存区设为8MB。尽管在此标题区还有一些其它命令可添加,但是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您可根据自己的RAM大小情 况和实际运行情况调整缓存区值的大小。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超过10MB的缓存区绝对是一种浪费。现在还有许多免费软件,可帮 助您优化这些设置。
  第三招:硬盘碎片整理
    这对诸位大虾来必定是小菜一碟,我就不在此班门弄斧。只提一两点建议。首先,根据自己添加或删除文件的频度,决定整理硬盘的 频度,通常在一周一次与一月一次之间。其次,您可将Swap交换文件调至零或比较小的值(当交换文件为零时,有些计算机会出现严 重错误fatal error。),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再整理磁盘,这样连硬盘的交换文件区也一并整理了。千万别忘了在整理完磁盘之后,将交换文 件调回原值。
  数据恢复几种方法
  电脑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更换机器、中毒、系统崩溃、升级等情况,有时还需要进行硬盘的格式化,结果发现有些重要的数据忘记备 份,那后悔也来不及了!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不,能恢复的!
  那数据为什么能恢复呢?这主要取决于硬盘数据的存储原理。先看一下硬盘上数据存放的原理吧。硬盘中由一组金属材料为基层的盘片组 成,盘片上附着磁性涂层,靠硬盘本身转动和磁头的移动来读写数据的。其中最外面的一圈称为“0”磁道。上面记录了硬盘的规格、型 号、主引导记录、目录结构等一系列最重要的信息。我们存放在硬盘上的每一个文件都在这里有登记,相当于文件的户口簿。在读取文件 时,首先要寻找0磁道的有关文件的初始扇区,然后按图索骥,才能找到文件的老巢。但是删除就不一样了,系统仅仅对零磁道的文件信 息打上删除标准。但这个文件本身并没有被清除。只是文件占用的空间在系统中被显示为释放,而且,当你下次往硬盘上存储文件时,系 统将会优先考虑真正的空白区,只有这些区域被用完以后,才会覆盖上述被删文件实际占有的空间。另外,即使硬盘格式化后(如For mat),只要及时抢救,还是有很大希望的。下面我就向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EasyRecovery是一个威力非常强大的硬盘数据恢复工具,能够帮你恢复丢失的数据以及重建文件系统。下面我们就以Eas yRecovery为例,介绍删除软件恢复的过程。
  一、回收站里被删除文件
  首先我们启动EasyRecovery,点击左边列表中的“数据修复”。
  数据修复里面有六个选项,我们点击“DeletedRecovery”,它的功能是查找并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选择要恢复文件所在的分区,在默认情况下软件对分区执行的是快速扫描,如果你需要对分区进行更彻底的扫描,就在“完成扫描”前打 上勾就行了,选择好分区后,我们点击“下一步”。
  点击下一步后,软件就开始扫描你刚才选择的分区了。
  经过3~4分钟的扫描后结果就出来了,你点击左面文件夹列表中的文件夹,在右面列出来到文件就是能被恢复的删除文件,选择一个要 恢复的文件,一定要把前面的勾打上,然后点击“下一步”。
  选择好要恢复的文件后,我们就来选择恢复目标的选项,一般我们都是恢复到本地驱动器里的,那么我们点击后面的“浏览“来选择文件 保存的目录(选择分区时请注意,保存的分区不能与文件原来所在的分区一样,否则不能保存)。
  点击下一步后,文件就开始恢复了,恢复完成后,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文件恢复摘要,你可以进行保存或者打印,然后点击“完成”。一 个文件就被恢复了。
  二、格式化后文件的恢复
  如果要恢复格式化后的文件,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现在不用怕了,因为我们有了EasyRecovery。
  在软件界面我们点击“FormatRecovery”,它的功能就是能从一个已经格式化的分区中恢复文件。
  先选择我们已经格式化的分区,然后再选择这个分区格式化前的文件系统格式,现在一般都是“FAT32”,选好后点击“下一步”。
  软件就开始进行文件的扫描了。
  扫描完成后,我们选择一个要恢复的文件,方法和前面的一样,然后点击“下一步”。
  然后我们来选择恢复文件要保存的目录,再点击“下一步”。
  接着文件就开始恢复了,恢复完成后,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文件恢复摘要,你可以进行保存或者打印,最后点击“完成”。
  EasyRecovery 不仅能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它还能恢复被破坏的硬盘中像丢失的引导记录、BIOS 参数数据块、分区表、FAT 表、引导区等都可以由它来进行恢复;而且最新的6.0版本使用了新的数据恢复引擎,能够对 ZIP 文件以及微软的 Office 系列文档进行修复。如果你以前有重要的文件被误删除过,那就赶快安装EasyRecovery来恢复吧,只要时间相隔的不要太久 (相隔太久原来删除的文件就有可能被覆盖掉的),相信一定能够恢复的!
  不知道你是否曾碰到过bios里面能够检测到硬盘,但是你从软盘和硬盘都启动不了计算机的情形?也许这时候你就会认为是硬盘坏掉 了,可实际上,很有可能是你的硬盘中了逻辑锁。
  硬盘逻辑锁总共有三种,本质都是对硬盘的分区表作了修改,以前只是一些黑客程序使用它,开始大范围对计算机造成危害是在臭名昭著的KV3000反盗版事件的时候,那时江民公司为了打击盗版。在KV3000新版升级程序植入了一个黑客程序,当检测到用户使用了盗版的KV3000以后就将硬盘的分区表锁住,被称为“主动逻辑锁”,其实就是硬盘逻辑锁的一种,当时却使无数无辜的人受害,江民公司也因此被定罪。这是旧事不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三种情况和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硬盘的分区表。硬盘分区表位于磁盘的0磁头0柱面1扇区,这个扇区从01BEH开始的64个字节就是分区表。分区表共64字节,分为4栏,每栏16个字节描述一个分区。如果用FDISK程序分区,那最多只用两栏,第一栏描述主引导分区,第二栏描述扩展分区。分区表的结构与各字节的含义如下:
    00H―标志活动字节。活动DOS分区为80H,其它为00H。
    01H―本分区逻辑0扇区所在的磁头号。
    02H―逻辑0扇区所在柱面中的扇区号。
    03H―逻辑0扇区所在的柱面号。
    04H―分区类型标志。
    05H―本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磁头号。
    06H―最后一个扇区的扇区号。
    07H―最后一个柱面的柱面号。
    08H―硬盘上在本分区之前的扇区总数,用双字节表示。
    0CH―本分区的扇区总数,从逻辑0扇区计数,不含隐藏扇区,用双字节表示。
  分区表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它的有效标志,改变后将无法从硬盘启动,这就是第一种简单的锁住硬盘的方法。不过比较容易解决,只要从软盘启动就一切正常,启动后用Debug或Diskedit等软件将硬盘分区表中的标志恢复就可以了。第二种方法是修改分区参数,如果将分区参数全部变为0,则启动后由于找不到分区参数无法从硬盘启动,用启动盘从软盘启动后也不认硬盘,不过机器毕竟能够启动,我们可以在启动后用软盘里的debug等工具修复被改动的分区表参数,重新启动后就没问题了。
  我们重点要讲的就是第三种,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主动逻辑锁”,它是因为分区表参数被修改成了一个死循环。正常启动时DOS接管硬盘后查找分区表,主引导分区被定义为C盘,然后查找逻辑盘,定义为D盘,然后是E、F、G,而这个主动逻辑锁就是将第一个逻辑盘(一般是D盘)的下一个分区指向它本身,不断读取下一个,其实就是读它自己,结果陷入死循环。因为DOS启动必须包含基本输入输出文件io.sys(我们在windows下也可以看到,位于C盘根目录下)。而它是有些固执的,启动以后非要把硬盘分区表读完然后接管不可,所以无论我们用什么启动,它一查找逻辑盘就死循环,我们就看到了硬盘灯常亮系统挂起的情况了。
  那么我们如何解开它呢?从根本上讲就是让io.sys不起作用或者在它起作用以前将分区表参数修改回来。
  1、debug法。
  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要能启动机器,我们可以在一台正常的电脑上修改启动软盘中的io.sys文件,查找到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用这张启动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不过这时该硬盘的分区表已经不正常,所以我们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而且仍然无法用正常的启动盘启动系统,这时可以用DEBUG来手工恢复。具体命令如下:
  a:\>debug
  -a
  -????:100 mov ax,0201(读一扇区内容)
  -????:103 mov bx,500(设置一缓存地址)
  -????:106 mov cx,0001(设置第一硬盘的硬盘指针)
  -????:109 mov dx,0080(读零磁头)
  -????:10c int 13 (硬盘中断)
  -????:10e int 20
  -????:0110 回车
  (注:-????各硬盘不相同,跟后面的:1??都是自动显示的,我们要输入的只是其后的内容)
  -g
  -d500 (查看运行后缓存地址500的内容,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地址6be开始的内容就是硬盘分区表信息,如果硬盘的扩展分区正是指向自己 ,那么DOS或WINDOWS启动时就会因查找逻辑分区而陷入死循环。)在DEBUG指示符下继续修改内存数据:
  E6BE
  ??.0 ??.0 ??.0……
  ……
  ……55 AA
  55 AA是硬盘有效的标志,不要修改,??.0表示把以前的数据“??”改成了0,再用硬盘中断13把修改好的数据写入硬盘就可以了 :
  A:\>debug
  a 100 (表示修改100地址的汇编指令)
  -????:100 mov ax,0301 (写硬盘一个扇区)
  -????: 回车
  -g (运行)
  -q (退出)
  退出后运行fdisk/mbr来重置硬盘引导程序,重新启动即可。
  这种方法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它能够恢复硬盘分区表,也就是说恢复以后硬盘中的数据也不会丢失。而以下方法虽然更加方便,但是要么 硬盘中的数据难保,要么有一定危险性。
  2、外挂软件法
  这种方法原理都是绕过bios对硬盘的检测而直接用一些能够自己查找硬盘的软件来控制硬盘。
  首先是DM,现在每一个硬盘厂商都有自己的DiskManager程序,而且都能放进一张软盘里,你可以下载一个使用,如果不清楚自己硬盘的牌子,也可以用IBM出的DM万用版,不过它对现在32G以上的大硬盘支持不好。我们先在bios里面将硬盘所在的 IDE口设置为none,(如果你不知道哪个是,全部设为none也可以),然后用启动盘启动系统,启动完成后将软盘取出,放入装有DM软件的软盘,运行DM,它会检测到你的病硬盘的存在,然后将它重新分区就搞定了。DM具体用法比较简单,就不详细说了,不过对E文不太好的朋友可能有些困难,请教身边的高手吧。
  我们还可以使用低格软件,也是每一种硬盘都有自己的低格软件,但也有通用的Lformat程序(只有30多k),前面的做法相同,还是在bios里面屏蔽掉硬盘,用启动盘启动,然后换软盘运行低格程序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由于分区表只在硬盘最前列部分,所以估摸着格过前面的分区表部分就可以停止了,然后重新启动在bios里面将硬盘设出来,就可以像一块新的硬盘一样对它进行分区 等操作了。
  3、热插拔
  这是最危险的一种方法,很有可能将你的硬盘烧毁,所以请谨慎。具体做法很简单,首先将硬盘的电源线拔掉,然后软盘启动系统,启动完成后再将硬盘的电源线插上,这时候系统就能够控制硬盘了,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恢复分区表等操作。我有一个菜鸟朋友就是在热插拔硬盘3次以后搞定的。不过此种方法存在危险,强烈不推荐使用,如因此损坏,本人概不负责。
  其实最好的情况是你有分区表备份,那恢复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而且数据也不会丢失。所以说呢,亡羊补牢固然不错,但是如果能事先就 做好了保险工作,那就不用愁了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